12月1日,在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雷锋学院全体师生组织开展“重走雷锋路,争做新雷锋”实践研学活动。雷锋学院70多人组成的实践团在党委副书记罗慧玲,党委委员、组织统战部部长李业华,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李鹏的带领下,从雷锋纪念馆出发,经雷锋故居、团山湖,最后到雷锋精神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重走雷锋路,重温雷锋成长历程,共同感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追“锋”的身影,悟“信念”之道
第一站,参观雷锋纪念馆。雷锋纪念馆位于望城区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馆区总占地面积10.4万㎡,主要参观内容包括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与时代同行——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专题展”、长沙好人馆等。
在雷锋纪念馆,讲解员讲述雷锋短暂且光辉、奋斗与奉献的22年历程,追“锋”实践团仿佛穿越时空,与雷锋并肩行走。一张张照片、一封封信件,在感悟雷锋的心路历程、成长足迹和光辉品格中坚定理想信念。

追“锋”的声音,悟“感恩”之道
第二站,参观雷锋故居。故居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原为地主给佃户建的庄屋,因雷锋祖辈为地主佃种便居住于此,庄屋原有房屋12间,1958年因为房子年久失修被拆,后由雷锋堂叔雷明光在原址重建3间茅屋,1993年修复后对外开放。
在雷锋故居,全体学员认真聆听讲解员带来的“穿越时空的青春记忆”精品微课,学员们从一个个雷锋苦难成长的动人故事中感悟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

追“锋”的足迹,悟“奋斗”之道
第三站,参观团山湖村。沩水河畔,洞庭湖尾,连片的水稻与河道、民居相映成趣,团山湖村就坐落其间。“这里是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乌山街道团山湖村,是雷锋同志参加基层工作的第一站,也是雷锋文学梦开始的地方。”的燕来新风馆内。
在正兴文苑里,团山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府迎一边走一边讲。《南来的燕子啊》《茵茵》等文学作品出自雷锋笔下,诉说着他对团山湖美好生活的向往。雷锋治理沩水时候的“战友”——李湘枚老人讲述着雷锋治沩的故事,语言朴实,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在治沩展览馆里,重现了雷锋投身于团山湖学打硪、开拖拉机的奋斗身影。
在燕来新风馆里,学员们听到团山湖村以传承“雷锋精神”为核心,重点布局研学教育产业、智慧生态农业、文旅康养三大产业,不断续写着雷锋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雷锋奋斗的故事。

追“锋”的精神,悟“传承”之道
第四站:参观雷锋精神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基地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由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投资建设,分为展示厅、讲堂、广场三个部分。基地的建成,是雷锋精神研究的新高地、雷锋精神职业教育的大课堂和培养新时代雷锋式职业人的主阵地。
在雷锋精神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慧敏、团委书记罗笑、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黄策先分别为同学们带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志愿点亮新生活》《五个快乐学雷锋》三堂微课,紧紧围绕雷锋精神与工匠精神、志愿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教育引导学员们努力成长为“爱国、责任、高效、敬业、创新、诚信、奉献、友善”的雷锋式职业人。
活动最后,党委副书记罗慧玲对本次研学活动做了总结,她指出,一要进一步深化“重走雷锋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二要进一步开发“重走雷锋路”的课程资源,三要进一步打造“重走雷锋路”的研学品牌。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雷锋学院”成立于2024年3月,主要任务是培养雷锋精神的弘扬者和传承者,以及“雷锋式职业人培育工程”的朋辈引领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深化雷锋式职业人培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雷锋学院”通过理论宣讲、素质训练、主题实践,加深学员对雷锋和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人人学雷锋,个个做雷锋”的浓厚氛围,整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
一审:黄策先 二审:李鹏 三审:罗慧玲
一审:黄策先 二审:李鹏 三审:罗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