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岗位学雷锋 争做时代螺丝钉
8月14日是雷锋牺牲63年纪念日,《年轻人》杂志对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雷锋精神职业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慧玲教授进行的专访今日刊出。采访中,罗慧玲教授对长沙职院12年来坚持用雷锋精神兴校育人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对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工匠精神融合研究,雷锋式教师的培育举措,“雷锋式职业人”培育的方法路径,全国雷锋精神职业教育联盟的创建及功能意义等进行了全面介绍。
多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工作,大力倡导“立足岗位学雷锋,争做时代螺丝钉”。学校12年坚持用雷锋精神培育雷锋式职业人,取得了显著的育人实效。
原文链接:对谈丨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本刊对话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罗慧玲教授 https://mp.weixin.qq.com/s/ogyvzHBgFhyFrHEGpudwUA
原文如下:
高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春风里,我们走进了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雷锋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一幅由4035个螺丝钉组成的雷锋头像映入眼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雷锋的名言,更是时代的精
近日,《年轻人》杂志(以下简称“Youth”)主编陆阳与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罗慧玲教授进行了一次对话。
人物介绍:
罗慧玲: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三级教授;湖南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湖南省“楚怡”思政教学创新团队主持人;主编国规教材1本,主持开发省级精品课程3门、教学资源库1个,出版专著教材6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特等奖1项;荣获“湖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称号、湖南省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贡献奖”、“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佳’先进个人”称号,记一等功;2024年度荣获“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提问:罗教授好,您认为在当前社会和教育环境下,将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工匠精神相结合进行研究,有着怎样的必要性?
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职业院校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学雷锋。雷锋,不仅是时代楷模,也是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技术技能能手,他所从事的岗位与职业院校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有一致性,需要有忠于祖国、热爱工作、吃苦耐劳的品格做支撑。因此,职业院校学生觉得雷锋可亲可敬,人人可学;学雷锋容易入心入脑,处处可为。雷锋精神彰显了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道德准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我们认为,学雷锋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中宣部对雷锋精神时代内涵进行了阐释,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与现代职业精神、现代工匠精神是高度契合的。学雷锋就要忠于党和人民,忠于祖国,奉献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雷锋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像钉子那样努力钻研和不断创新,像螺丝钉那样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我们认为,学习雷锋精神与学习工匠精神高度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我们当前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这与“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是一脉相承的。雷锋精神生动体现了以“礼义仁智信”为主要内涵的中华民族美德文化,雷锋精神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土壤之中,蕴含于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中,顺应时代而蓬勃发展。我们认为,学习雷锋精神就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我们还需要加大力度研究和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将雷锋精神有机地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各方面,通过有效路径推进学雷锋的时代化和常态化,在教育过程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实践,探索出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为新时代培养大批雷锋式职业人提供理论支撑。
提问:请问当初是基于怎样的契机和考虑,决定在长沙职业技术学院设立雷锋职业精神研究中心呢?
回答:雷锋职业精神是雷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研究者甚少,弘扬和传承则有待进一步拓展。大家“学雷锋,做好事”做得很好,而“学雷锋,把事做好”,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优秀职业人,我们还学得不全,做得不够。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雷锋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全方位、各方面,培养大批像雷锋那样爱党报国、服务人民、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具有螺丝钉精神和钉钉子精神的工匠人才,这对于建设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我们创建的雷锋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为培养雷锋式职业人提供理论支撑。
提问: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培养“雷锋式职业人”对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有哪些实际帮助?这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回答:雷锋式职业人就是用雷锋精神武装头脑的职业人。雷锋式职业人能像雷锋同志那样,爱党爱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大胆创新、艰苦创业,在工作岗位上品德高尚、技术一流、表现突出,深受单位欢迎、社会认可。
我校坚持用雷锋精神培育雷锋式职业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如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张友鹏、“一个人走出千军万马的气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队员邬振中、长沙市“雷锋式美德少年”邝倩云等。这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新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甚至是示范引领作用。这些年来,我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一直名列在长沙的高校的前列,学校三次获评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提问:自从将雷锋精神融入育人评价体系以来,学校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道德品质塑造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成绩?
回答:我校自2013年以来,坚持用雷锋精神兴校育人,学校文明风尚逐渐形成,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这些年,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和毕业设计抽查合格率均为100%;学生技能竞赛团体名次稳居全省前10;2021年学校进入全省“教学资源20强”与“育人成效20强”名单;2022年,智能制造和特殊教育专业群步入省“楚怡”高水平专业群A档,学校进入省域“双高计划”行列。以2024年从雷锋学院结业的130个学生为例,其中国家级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有20多人,获国家级竞赛奖励6人,学生100%注册为雷锋志愿者,就业率达99%。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肯定。
提问: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雷锋精神的弘扬使校园氛围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回答:我校建成了雷锋精神职业教育展示馆、雷锋精神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等,雷锋的标识标牌在校园内处处可见,雷锋的日记、雷锋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雷锋已经成为文明的符号、好人的标志、一种文化。雷锋精神的弘扬使校园氛围发生了积极变化,“人人学雷锋,个个做雷锋”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
提问: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雷锋精神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回答:我校一直在推进师生常态化学雷锋举措,将雷锋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之中,培养雷锋式好教师,因为只有雷锋式好教师才能培养出雷锋式好学生。学校要求教师对雷锋必须做到真知、真信、真学、真做,在学生面前做示范榜样,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为学生传递正能量,把教育视为值得终身奉献的事业,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学生品德培养,担当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经过几年培养,我校涌现出如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梁定华、全省先进工作者罗浪等一批优秀典型。
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们能自觉地将雷锋日记、雷锋故事、雷锋歌曲等雷锋元素融入课堂来教育学生。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开发了“重走雷锋路”研学路线,构建学雷锋大思政课堂,开发了雷锋精神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对接专业开发了20门学雷锋课程,如“做雷锋式建筑工匠”“做雷锋式好教师”等。将雷锋精神和雷锋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这已经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不断得到提升。
提问:在传播雷锋精神的过程中,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和途径,哪种方式效果最为显著?有哪些经验可分享?
回答:一是推进雷锋精神“四融入”,即推进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融入课程体系、融入日常管理,融入评价体系,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平台的“雷锋式职业人”培育模式,构建学雷锋“三全育人”格局。
二是创建雷锋学院,每年培养一批素质优良、品德高尚的雷锋精神的“种子”,通过雷锋精神的“种子”的朋辈影响力,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建设,形成“人人学雷锋,个个做雷锋”文明风尚,让校园呈现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是开发“重走雷锋路”实景移动思政课研学线路,构建大思政格局,让学生重走雷锋路。老师带领学生采访新时代的雷锋,续写雷锋日记,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悟,让雷锋精神真正入心入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提问:在推动雷锋精神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学校遇到哪些挑战?如何加强与其他院校或社会机构合作,共同推动雷锋精神在更广泛领域的传播和应用?
回答:雷锋精神要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关键在于大家要全面立体地认识雷锋,真心真意学习雷锋,真正做到知雷锋、爱雷锋、学雷锋、做雷锋。我们要认识到雷锋不仅是个好人,还是一个优秀的职业人;要认识到“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千千万万的新时代雷锋;要认识到“学雷锋不仅要做好事,而且要把事做好”,把岗位上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学雷锋。
未来,学校将依托地域文化优势,大力推进“三进”工作,即推进雷锋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联合“政校企社馆”力量,建成、用好雷锋精神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继续完善雷锋精神传承与创新资源,重点打造好“重走雷锋路”移动思政课实践研学线路;依托我校牵头成立的全国雷锋精神职业教育联盟,联合全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现代企业携手共建,形成“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政校企社馆”协同育人共同体,推动形成师生共生共长的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