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湖南日报6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剪纸、泥塑、蛋雕、蜡染……近日,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行,在长沙馆非遗展区,由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国创团队师生带来的各类技艺展示成为瞩目的文化焦点。这些展品由一群听障学生创作,他们听不到声音,却以剪刀为笔、红纸为媒,勾勒出中非文化交融的生动图景。

走进长沙形象馆非遗展区,仿佛踏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剪纸、烙画、刻瓷等作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长沙职院的同学们眼神明亮、双手灵巧,普通的红纸在他们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幅幅漂亮的图案便跃然纸上,既有中国传统吉祥寓意的纹样,也有融入现代元素的创新设计。

“咔嚓、咔嚓……”一对来自南非的夫妇正聚精会神地跟着一名听障学生马学霞的手势,专注学习剪制太阳花,当他们完成作品进行展示时,现场观众纷纷用手机拍照“点赞”。

“这是我见过最神奇的礼物!”赞比亚艺术家罗克(Enock Sela)捧着学生赠送的熊猫剪纸感叹道,“在我们国家,艺术是心灵的声音,他们的剪刀比鼓声更能打动人心。”

来自马里共和国的参展商阿玛都(Amadou),收到了由听障学生创作的雷锋肖像剪纸,他激动地用中文连连说:“谢谢,雷锋是非洲青年,尤其是马里共和国人民都熟知的好榜样,我们很喜欢雷锋!”他接过雷锋肖像作品,小心翼翼放置在店铺展位的显要位置。

“我们想用剪纸告诉世界,中非合作不仅是数字与科技,产品和商品,还有艺术和文化,文化艺术是国际友人互通往来友好交流的有效媒体。”一位听障大学生用手语表达出对中非经贸博览会的感受。

据悉,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国家创新团队骨干教师姜冲为主的团队培养的听障大学生剪纸作品,已连续多年作为“湖南文化名片”走出国门。博览会期间,每天有几十位非洲友人参与剪纸体验,多幅作品被非洲友人作为“中非友谊信物”来珍藏。

当听障大学生用剪刀在纸间“跳舞”、非洲友人举着剪纸作品露出灿烂笑容时,经贸博览会的展厅里,正生长出最柔软的文化根系。剪刀不仅剪开了彩纸,更为“无障碍交流”提供了价值和意义;一张张剪纸作品就像是一张张无声的名片,向非洲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特殊职业教育的成就。

来源地址:https://m.voc.com.cn/xhn/news/202506/29712617.html

     

一审 二审
三审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湖南教育新闻网】学校党委书记祝磊主持全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与创新报告会

地址:长沙市湘江新区谷苑路 522 号

邮编:410217

党政办电话:0731-88105152